江南区实施“三项计划” 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以来,江南区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抓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成效凸显。
一是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促进居民群众安居乐业、守望相处。以开展“五比五争”和持续深化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九进”活动为抓手,开展各民族“一起走过”“一起生活”“一起实现”等主题教育活动和“石榴花开美邕城”民族团结进步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组织“我们的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万家和“学党史 感党恩 跟党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下乡村、进社区、入校园活动,二桥西社区列为国家民委城市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基层联络点;发挥江南街道二桥西社区“同心”文化广场、江西镇锦江村“同心”文化艺术团、江西中学“同心”文化体育队、新屋小学“同心”文化长廊等各具特色的“同心文化载体”项目辐射带动作用,不断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浓厚氛围。
二是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促进年青一代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相互学习帮助。组织“参加一次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唱一首民族团结进步歌、讲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小故事、绘一幅民族团结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团、队日活动102场(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活动20场(次)。征集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挖掘宣传“校园民族团结故事”,将“讲民族政策”“讲民族团结”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做“滴灌”宣传,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辖区四季那廊生态园、天骄草原等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产研学的方式开展各族青少年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族青少年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踊跃参与乡村振兴、爱护环境、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疫情防控、民俗民族文化传承、城乡学子“手拉手、结对子”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功创建了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菠萝岭小学获评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江南小学黄鼎浩同学被评为广西新时代好少年。
三是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产旅融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江韵扬美”和“南曦朝阳”+民族团结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岜博山康养旅游景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民族团结示范点,打造集光影文化、花样秀带、夜游邕江、茶颜夜色、文脉传承于一体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南宁剧场获评国家3A级景区,岜博山康养旅游景区获评广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百益·上河城景区入选广西旅游休闲街区。全面推进三江口景区、根竹里国际文旅养生谷文旅项目、广西民族剧院等文旅项目建设,充分挖掘麻子畲、木村坡、万人洞、桥头渔业示范区等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策划扬美古镇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文本编制项目,建成江南公园老工业文化长廊。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土改工作团第二团团部旧址设立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成功申报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个,有第七批自治区级、第八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名。开展江南区202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平话山歌进校园等活动。发挥百益·上河城“网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影响力,依托工业文化长廊、民族非遗馆,整合两新组织党组织联建、党团联动、资源联合、统战联谊等活动,推广菠萝岭元宵花灯节、壮族织锦技艺、江南平话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民族民俗文化点亮夜经济”“畅游工业文化长廊”等特色活动。